互联网的江湖
从未有过停留
要么往前
要么淘汰
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出了二审判决,“京东小金库”不构成商标侵权,这一次刘强东又笑到了最后。
每次看到互联网公司的商标案件,麦豆总会不自觉地想到马化腾,想着写一些什么来说一说“商标这事千万别学腾讯!”
相比于腾讯在“微信”“QQ”、“QQ提示音”等商标诉讼注册上的屡战屡败,刘强东在有关商标诉讼案上的运气可比马化腾好太多了。
众所周知,35类京东商标原先并不属于京东,坊间一度戏言此标是刘强东心间的朱砂痣。然而后来京东通过撤三拿回了这一重要的商标注册类别,完善了公司的商标战略布局。
这就是刘强东的好运气。
而马化腾在商标领域的“坏运气”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。作为腾讯最成功的社交软件QQ,其刚开始的叫“OICQ”,之所以改名为现在的“QQ”就是因为侵犯了早期知名即时通讯软件ICQ的商标权。
而相较于近年来越来越热衷于投资“无人驾驶汽车”的互联网大佬们,马化腾却因为奇瑞公司率先注册了第12类“QQ”商标,而过早失去了布局“无人驾驶汽车”领域的重要棋子。
未开局,先撤一子,无奈。
纵观腾讯这些年来的商标事件,会发现这家号称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公司在商标这一块做得真是“不尽如人意”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2010年10月微信正式策划启动,马化腾亲自敲定“微信”这个名字。然而最早提交“微信”商标注册申请的却并不是腾讯公司,而是一家叫做创博的公司,申请时间是2010年11月12日。
更加令人不解的是腾讯到了2011年1月24日,也就是微信推出4个月后才提交“微信”商标的注册申请。
而从麦标库的查询来看,注册微信商标的绝大多数企业并不是腾讯。据商标局2015年统计的数据来看,腾讯公司的“微信”商标申请数量在81件,而其中只有32件是腾讯提交注册申请的。
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腾讯一年四季都在马不停蹄地四处“行诉维权”。
怪谁呢?商标意识不强,动作太慢呗!
如果不是因为腾讯财大气粗,这种“迟钝”的行为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品牌损失和资源浪费呢?但可以想象到的是腾讯每年花在“商标”上的资金也应该是庞大得吓人。
事实上,腾讯在“商标防御”这方面的远见也是不敢恭维的。譬如“微博”商标。早在微博业务兴起之初的2011年,腾讯就已申请了“腾讯微博”商标,但却直到2014年1月才想起来注册“微博”商标,而此时,“微博”商标早已被新浪注册了,并且逐渐做得风生水起!
显然要真统计起来的话,腾讯在商标上的“败笔”太多了!腾讯就好像是中国企业商标保护上的一个缩影,一个大企业如此,何况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呢!
腾讯的例子,反复在警示着更多的公司,“企业发展商标先行”。无论公司的产品成不成型,都要尽早地注册商标,同时还要注册好防御性商标。否则等到企业真正发展了,等待他们的也将会是“无尽的纠纷”,毕竟不是每个企业都像腾讯一样“不差钱能折腾”,尤其是创业公司。
【声明】本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QQ:292562861。